【知識】如何判斷耳機音質,帶你快速了解常見的耳機音質評價術語!!

聲音,是會跟隨著我們一生的東西
基本上每樣東西都可以發出聲
不管是風聲、雨聲、小鳥的叫聲等等
不管是自然的聲音還是生活環境的聲音,在專業的聲音術語上我們應該怎樣去稱呼它呢?
它們的特性在耳機上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今天就讓POYU我來帶大家一探究竟吧!
目錄
耳機音質術語判斷
雖然標題是寫著耳機音質術語
但同樣的喇叭也能使用一些相同的術語,例如音質、音色等…
音域 :
樂器或人聲所能達到最高音與最低音之間的範圍。
音質 :
音質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能了解它的大概意思
音質這個名詞並不抽象
當你帶起耳機或使用喇叭聽樂曲或廣播時
你覺得聽起來,播出的聲音甜美有層次,圓潤。
失真小,樂曲播送時高音明亮,低音豐富、混響度好
你一定會說出這一句:“這耳機(喇叭)音機音質好”!
音質是評價音響器材最基本、最廣泛的評價術語。
音色 :
音色又稱音品,主要是指聽音時的感覺特性
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
發聲體振動的頻率由音調的高低決定
發聲體振動的振幅由音調的響度大小決定
但不同的發聲體由於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在簡單一點的舉例方式是
聲音會如光線一樣是會有顏色的
不過它並不是用眼睛看到的
而是用耳朵聽到的
音色愈暖聲愈軟
音色愈冷聲越硬
音色可以用“美”“高貴”等親眼來形容
如聽小提琴演奏時,你可以說這把小提琴的音色真冷或真暖等說法。
音色在耳機中的運用表現在聲音的準確性
在你聽音樂的時候
你能感覺到低音部分有下潛感,低音很深
但一定不能是那種悶悶的聲音
中音部分主要是靠人聲來感覺
聽演唱者的聲音低而要亮,高而不刺耳
高音部分主要是看音樂中的微小的細節部分是否能全部表現出來
而且高音要脆,要利落。
音染 :
音染就是對聲音的一種「渲染」
意思是聲音染上了一些特性。
使得發出聲時,聽起來跟本身原有的聲音不同
音染表明重放的信號中多出了(或者是減少了)某些成分
包括各種對聲音的修飾和改動
像是聲音均勻器、低音系統、環繞音場調節 等…
之介紹紹過一款鐵家的“女毒”耳機 ATH-MSR7

我們常說的”女毒”其實就屬於音色的音染,俗稱渲染
目的是為了讓女聲溫潤耐聽,細膩度高,高頻帶一絲甜味,人聲偏年輕化
一些滄桑年老的女聲都會修飾的年輕幾歲
並且富有活力、感染力強,所以聽後的人都會有種共鳴或者被感動的舒服的感覺。
失真 :
相信很多人在看耳機評測或開箱時
時常看到會有人說這款耳機有沒有失真,聲音表現如何等等…
失真是指設備的輸出不能完全複現其輸入,產生了波形的”畸變”或者信號成分的增減
耳機通常播放出來的聲音只要和原始錄音不相符的,統統的都算作失真
不管是因為設備缺陷造成的,還是有意渲染出來的。
動態:
允許記錄最大資訊與最小資訊的比值。
簡單直白的說法是
你在聽音樂時整首歌曲的音量起伏變化
如果你在同意首歌裡,時不時需要調整耳機的音量大小聲來保持住同個音量
防止太大聲或太小聲的話
那麼就是說你的耳機動態表現不錯。
瞬態:
器材對音樂中突發信號的跟隨能力
瞬態回應好的器材應當是信號一來就立即回應
信號一停就嘎然而止,決不拖泥帶水。
簡單的說就是聲音響度的變化速度
聲音從很小,忽然變到很大
聲音從很大,忽然終止
耳機如果能將這個 “忽然” 反映出來
那麼就代表你的耳機瞬態表現不錯。
信噪比:
又稱為訊噪比
信號的有用成份與雜音的強弱對比,常常用分貝數表示
設備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產生的雜音越少。
空氣感:
用於表示高音的開闊
或是聲場中在樂器之間有空間間隔的聲學術語
此時,高頻回應可延伸到15kHz-20kHz
反義詞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
非常抽象的詞,不是空間感
它較適合聽大型的作品或是在較大場地演奏的節目
它是一種頻率較高、比較散的聲音。
低頻延伸(下潛):
指音響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頻率
是用於測定在重放低音時音響系統或音箱所能下潛到什麼程度的尺度
比方說,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頻延伸可以到 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則下潛到 16Hz

一個普通人聽不到30Hz以下的聲音
而耳機音響設備使用聲頻轉換的方式
發出人耳能聽到的聲音
並透過模擬低頻不斷下沉,這就是低頻下潛
明亮度:
指突出 4kHz-8kHz 的高頻段,此時諧波相對強於基波
明亮本身並沒什麼問題,現場演奏的音樂會皆有明亮的聲音
問題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過於明亮(甚至嘯叫)便讓人討厭。
音場感:
這項包括音場的形狀、前後位置,高度、寬度、深度等項、這些項目能很具體表現出來也即是說音場的臨場感。
這是聆聽者與喇叭位置,空間三者互相關係達到一個比較微妙、恰當的融合點才表現出來的感受。
層次感:
這是音場中由前往後一排排樂器的發聲清晰程度
以及樂器與樂器之間的間隔清楚程度
這程感覺有如一截園木橫截面木頭年輪一圈一圈的排列感。

定位感:
簡單講就是人聲或樂器聲發生點清楚、確定位準確
通常說,聲音發飄即是指定位感不好
在音場中, 靠兩側的樂器定位感通常會比較好,而音場中央的樂器定位感會比較差。
這也是環繞聲音響效果中加中間聲道的原因之一
加中間聲道對定位感有所幫助。
透明感:
最好的透明感、聲音是不會刺耳的是最耐聽的
每對人耳對於耐聽與不耐聽的感受程度都不盡相同的
因此對於透明感的好壞也就有不同的標準。
結像力與形體感:
顧名思義,強像力就是將虛無漂渺的音像凝結成實體的能力
換句話講,也就是讓人聲或樂器聲的形體展現的能力
結像力好的音響器材會讓音像更浮突,更具有立體感。
解析力:
音樂細微的變化都能表現得清楚,既有低電平時的解析力,亦有高電平時的解析力
你能在一首交響樂曲子內明顯的聽出有哪幾種樂器
能把不管在小聲地樂器聲音表現出來,然後聽得也很清楚清晰
那就代表耳機的解析力好。
整體平衡性:
主要是講高、中、低頻段的適當量感分配
合理的高、中低量感就是整體平衡性
聽音樂感覺到樂曲柔和但有力度,明亮,歡快而又有層次,明晰、融合而又立體感
臨場感強,那麼好的音響器材其整體便體現出來了。
松香味:
一般用於對弦樂的評價,常見的說法有”松香味十足”、”松香味濃郁”等
實際上,這是一種音高較高(頻率較高)、響度較低、有毛刺感但聽上去使人愉快的音。
彈性:
常用於對低頻的評價,較抽象,具有力度、飽滿和使人愉快感。
冷、暖:
二者都是愉快的,冷的音質清澈、有力度、甚至略有毛刺,暖的音質明亮、圓潤、力度不是那麼充沛
豐滿、乾癟:豐滿的聲音飽滿、寬廣、融和、令人愉快且具有一定的響度
而乾癟的聲音單薄、分割、乾澀、令人難受且響度一般較小。
寬、窄:
二者直接與重放節目的頻率範圍有關
如果重放節目高音樂器和低音樂器都能很好的表現出來,給人以寬廣的感覺,就叫做寬
反之,重放節目時基本聽不見高音樂器和低音樂器,只有中頻,就象在電話裡聽到的聲音, 令人難受,這就是窄。
鬆、緊:
一個聲音如果比較散、比較圓潤、有一定水分且不使人難受就叫鬆,而聲音有力度、但比較乾澀灰暗就是緊,使人不大愉快。
肥、瘦:
肥指過於豐滿,指低頻過多且水分不少,亦即有一定的頻率失真(低頻份量過多)並且混響偏重。瘦的概念與乾癟相當。
總結 :
以上就是今天POYU介紹的,判斷耳機音質
如果有大燒們發現我有說錯的地方歡迎在下面留言告訴我喔
本文是在網上彙整資料,在幫大家統整,如有侵權請告知